法主公

法主公

张真君祖殿坐落在上下杭, 是一个重要的宗教场所。

张圣君是福建三大信仰人物之一,被誉为闽台最大农业神,他的信仰文化深受海峡两岸民众的尊崇。自明末至今,张圣君信俗已成为连接闽台同胞亲情的纽带之一。每年在神诞和传统节庆日,台湾同胞都会回乡敬香祈福,完成谒祖和朝圣的心愿。本报《台胞寻根工程》专栏第六期,详细叙述了张圣君信俗文化在两岸民众之间的深厚情缘。

“农业神”逐渐演变成了“商神”,反映了人们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的转变。

张圣君,又称张真君,俗名张慈观,出生于唐天佑年间,是永泰县月洲人。根据《台江区志》的记载,张真君学法数载后,游历于闽清、尤溪、莆田、福州、德化等地,行医治病,斩蛇驱魅,扬善惩恶,解民困厄。他在45岁时坐化于闽清金沙演法九龙潭头,显迹于闽中大地。其事迹被朝廷所闻,被赐封为“都天法主监雷三元普济大师”,后被明正德皇帝敕封为“法主”神号。因此,张圣君深受信众敬仰。

在农村,张圣君信仰是以农业为主题的,而在城市则演变为商业神,帮助商人们的信仰。在福州台江区星安桥巷88号,有一座建于宋代的张真君祖殿,它坐北朝南,规模宏伟,雕梁画栋,是珍贵的福州道教文化遗产。

张圣君的信仰传入台江后,适应了商业圈的环境,于是张圣君成为了“商神”。在明清两代,上下杭地区的商人们对张圣君将其视为“商神”,并在殿内设立福州商会和金融公会的会址,形成了商业习俗中的商神聚会。随着福建商人走出国门,张圣君的信仰也传入了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2017年1月,闽清、永泰、台江三地共同申报的“张圣君信俗(福州)”因各具特色而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信俗文化在台湾广为传承,是台湾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张圣君的信仰随着移民传到了台湾。在清末时期,张真君祖殿成为了一座由商人子弟组成的道教斗堂——浣心堂的祖堂。吴可珍是张真君斗堂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他移居台湾,创办了台北三奶宫斗堂济功会。

台湾民间称张真君为“法主公”,每年法主公的诞辰祭日都会举行盛大的迎神会,称为“大龟会”。在这一节日上,庙里会准备面制的红龟和糯米制的红龟粿,供信众祈求满足愿望,这个活动被称为“乞龟”。一些人在还愿时会演戏酬神,敲锣打鼓地送迎大龟,被称为“还龟”。这些传统活动是祭张真君的重要民俗活动。

据调查统计,台湾地区有66座以“法主公”为主神的庙宇,主要分布在台北、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宜兰等22个县市。此外,还有400家以上的宫庙和家庭神坛奉祀着“法主公”作为副神,其信众数量达到15万人。

根据给定内容,重新表达如下: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本是一家。张圣君在台湾信俗中广为传承,受到闽台两地共同推崇,成为一种宗教文化。邱华君,台湾中华档案暨缩影学会副理事长表示,张圣君见义勇为、大公无私、救济世人的精神深植于两岸信众心中,促进了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

张圣君信俗连起两岸情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张圣君宫庙开始前往福州进行寻根探源,至今已有来自台湾各地的100多个宫庙和100多批次的信众组团前来进香朝拜。

台江张真君祖殿、永泰方壶岩张圣君母殿和闽清金沙张圣君祖殿等共同展现了两岸共同的信俗文化,成为了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两岸同胞畅叙乡情的重要平台。

张真君神像于2009年7月6日获邀前往台湾宜兰县晋安宫等庙宇进行为期8天的巡游活动。这一举动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成为了闽台宗教交流的一大盛事。

2015年,张真君祖殿代表团参加了在台湾佛光山举办的“中华宗教传统文化联谊会”。

福州市台协会与台湾太子元帅台商联谊会连续四年举办了海峡两岸宗教民俗活动,受到了来自两岸的张真君信众的积极响应。这一举措有助于增进两岸民间交流与友谊。

2023年9月13日,2023闽台张圣君文化文创交流研讨会在永泰顺利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两岸的青年代表和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聚焦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并探讨了张圣君信俗文化在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会议还特别为致力于张圣君文化两岸交流的使者颁发了证书,以表彰他们的贡献。

  …………

台湾信众捐赠的鎏金木质楹联、青石浮雕龙柱、百鸟朝凤支撑柱仍安置在张真君祖殿内,见证了两岸情缘的传承与延续。随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更迭,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传达着跨越海峡的情感纽带。

带你了解神奇的面相识人术,另赠送道学知识180讲,符咒,风水,八字等资料,添加法霄道人微信:517349262  备注:交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2386372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z7.com/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