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书

在数字信息时代之前,前现代社会一直在探索如何组织信息以便有效访问的方法。中国有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即“雷书”或“类别书”,这些是参考书,用于将早期文献排列示意性地,有时甚至包括视觉引用。其中最重要的是于公元1408年完成的《永乐大典》,该书包括11,095卷,是前现代中国甚至全球最大的参考书。然而,如今只有不到4%的藏书幸存下来,其中大约十分之一保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亚洲分部。幸运的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出版41卷独特的《永乐百科全书》,以开放方式让世人访问这一宝藏。

雷书

《永乐大典》(Great Canon of the Yongle Era)是明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参考书,也称为《永乐百科全书》。它是由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皇帝朱棣于1403年下令编纂的,旨在为皇帝提供一个便于查阅的全面参考资料,涵盖了庞大且分散的学术内容。这部百科全书的编纂历时数年,由谢晋和147名学者共同完成。朱棣希望这部大典能够像“从袋子里拿东西一样方便”,以方便自己轻松查阅各种知识资料。

雷书

在随后的年份里,皇帝认为前一部著作的范围并不够广泛。于是,在1405年至1408年期间,由前佛教僧侣和道教高手姚姚孝与谢志强率领的两千多名学者合作编纂了更加雄心勃勃的《永乐百科全书》。新编著共包括11,095卷、22,937章,以30 x 50厘米的黄丝装订卷(也称为“分册”)呈现,约包含3.7亿个手写字符,并用红色圆圈标记。该全书引用了数以千计的原始著作,并涵盖了经典、历史、哲学、文学、占卜、医学、佛教和道教等各个领域。

雷书

与一般的百科全书不同,《永乐百科全书》按照发音而非主题进行组织,以索引字符的方式和部首组合来定位单字或多字词条。尽管永乐皇帝完成了这一宏伟的工程,但后来对此书的关注减弱,引发了一些未经证实的怀疑,认为他的真正动机是将学者的注意力从他篡位的事实上转移开来。事实上,只有洪治(1505-1521年在位)和嘉靖(1521-1567年在位)皇帝经常使用这部百科全书。

尽管《永乐百科全书》并非唯一一部为单一皇室读者编写的百科全书,但由于其巨大规模,它与其他作品有所不同,并未得到广泛传播。最初制作了两份初稿,第二份可能是为了用于印刷的公平副本。然而,由于成本原因,印刷工作在完成后不久就被搁置。第一份初稿在南京保留了一段时间,但之后只有第二份初稿幸存,直至1421年迁至新首都北京。虽然一些官员可以访问它,但直到1436年,它才被转移到宫殿图书馆。1542年,嘉靖皇帝下令制作与原件相同的手抄本,但直到1567年才完成。然而,原件此后失踪。

很不幸,这三份手稿都已经丢失。有人推测,第一份副本在1408年被毁,因为在1449年南京宫殿发生了大火;而第二份手稿则在1644年叛军洗劫北京宫殿时消失。至于1567年的手稿丢失,有不同的理论,包括与外国帝国主义有关的事件和官员的盗窃。不过,不管原因是什么,都导致了这部前现代中国最重要的参考书失传。

然而,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幸存的书籍得以保存和传播,虽然数量有限,但这对研究人员来说具有极大的价值。自1926年起,大多数卷的平版印刷复制品已经出版,最近,人们一直在推动将这些珍贵资料数字化。2022年8月,美国国会图书馆成为首批提供在线免费访问永乐百科全书的机构之一。这是图书馆员们多年合作保护、数字化、添加主题和元数据工作的巅峰之作。在数字化之前,每一本严重受损的书卷都需要三名保护人员用时15个月来修复。随后,这些卷进行高分辨率拍摄,图像转化为数字馆藏。新创建的元数据提高了电子和纸质内容的可搜索性。

雷书

《永乐百科全书》幸存下来的数字化卷在研究方面有着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些卷保留了作为参考书的功能,提供了各种主题的信息,来自不同的来源。其次,研究人员可以进行逆向工程,部分重建原始著作,正如清朝学者所发现的。第三,这部作品提供了重要的书籍文化历史案例研究,在中国书籍印刷术出现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手写手稿的产生、传播和濒临灭绝证明了手稿文化的坚韧和脆弱。因此,对这些数字化卷进行研究能够为学者提供宝贵的信息和洞见。

数字化使得《永乐百科全书》的珍贵内容能够以开放的方式让更多人访问和研究,为中华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一过程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中国传统知识的感兴趣和理解。

带你了解神奇的面相识人术,另赠送道学知识180讲,符咒,风水,八字等资料,添加法霄道人微信:517349262  备注:交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2386372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z7.com/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