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杂卦》中,有一句话:“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说明只有大的事物才值得观察,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圣人通过观察天地间的自然规律,引领人们了解道理,并在生活中有所体悟。简而言之,观察即是目睹,观察言行举止,明察秋毫,根据观察的结果作出正确的行动,避免造成损失。从卦象上看,风地观,巽代表风在上,坤代表地在下,观下瞻上,象德教遍布大地,如风行于天地之间。
怀着诚恳之心洗手,却未有人来推荐,显示出一种内心的坚定。
在进行观卦祭祀时,清洗双手是祭祀开始的仪式之一。这一举动体现了祭祀者内心的虔诚和庄重,显示了对神灵的尊敬和敬畏之情。
下级向上级呈上物品,上级审视这些东西,这就是观。盥指洗手,荐表示奉献贡品。下级观察上级时,就像在虔诚地观看祭祀一样。观看祭祀的人,并不在乎贡品的多少,而在乎观看前对祭祀的虔诚。即使贡品再丰富,也难以取代下级的虔诚。在祭祀前,人们通常会净身沐浴等。贡品是献给天地的,而洁净虔诚会感化观看祭祀的人。
《彖》是指象征的文章,其中描述了大观的意义。它位于上方,表示顺应和谦逊,中正地观察整个世界。观察的方式是慎重的,既有内心的诚信又像美丽的容颜,倾听与虚心观察能够引起心灵的转变。观察着天地间的神圣之道,使四季运行永恒不变。圣贤敬畏天地之神圣之道制定教规,从而使众人顺服天命。
《彖传》中提到了上位者观察天下的视角,柔顺而顺利,居中守正以观察天下人的原则,这就是观卦的含义。祭祀开始时,双手洗净,展现出内心的诚信和庄严,即使还未献祭品,也能教化百姓。观察天地神庙的法则,就能领悟四季的运行规律,依循这种规律来设立教化,能使天下人顺服。
教育世人,比政令更有影响力。上位者应以自身榜样,虔诚展示,来教育众人,这就是大观。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做到大观。贤圣的人利用坚毅刚正的品质,通过自己的榜样行为来展示中正之德,以此来影响天下。这样,天下之人看到贤圣的榜样,便会受到影响,向这种中正品质看齐,心甘情愿地改变自己。
诚实可谓世间无形之力之首,圣人即以诚实示人。圣人教化民众,宛如柔和的风轻拂大地。唯有至诚之心,方能使世界重归正道;唯有中正之德,方能改变世界的偏差和不正之处。
《象》中说:风在地上行动,我们要观察。古代君王以此为例,深入省察各地情况,观察民情民意,并制定适当的教育政策。
《象传》中描述了风吹在大地上的情景,称之为观卦。古代帝王从中领悟到要巡视四方,观察民情,并且设立教化。
领导者需要亲临各地进行巡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初六:学习观察,小人没有灾难,君子有所保留。《象》说:初六学习观察,是因为小人的行为。
《易经·彖传》中说,初六时,充满了像小孩子一样纯真的好奇心和无忧无虑的态度是小人的举止。
初六在下,远离九五大观,这就是“童观”,蒙昧看不到事情本质。蒙而不见,在凡民身上是可以宽恕的,所以无咎。在君子身上就要受到责备了。
六二爻辞说:偷窥,只会损害正直的女性。《象传》说:偷窥观察女性的正直,也会招致羞耻。
《象传》中说:从缝隙向外窥视,虽对于女子来说是合适的行为,但君子这样做则会感到羞愧。
缺乏见识的人被称为“童”,略有见识的人被称为“窥”。虽然有见识比缺乏见识要好,但差距有多大呢?六二和九五相互呼应,然而即使六二具备了一些智慧,也难以领悟九五的大智。因此只是略有见识而已。所以女性应该守正,士应该谦恭。
六三:观察自己的行为,谨慎地选择前进或后退。《象》说:审视自己的行为前进或后退,说明还未违背道路。
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后再作决定,据《象传》所说,这样就能保持在正途上,避免偏离。
“出也”,才能品德是从自身出去的。我的才德可以进而不进,就好比婴儿得不到乳汁。未可进而进,就好比剪刀都还拿不稳就像裁制锦衣华服。六三柔居刚位,位不正,一定要进的话在才德上有所欠缺;但六三跟上九正应,在形势上得到助力牵引,退却也不行。这个时候,只有量力而为,不管进退都不能失其道,所以,“观我生,进退”。
六四:观国的光辉,有利于君王接纳宾客。《象辞》说:观国的光辉,表示君王尚且宾客来访。
在评估国家的政教光辉时,最好遵循君主的领导。《象传》中说:观察国家的政教光辉,就是应该往上追随君王。
古代,宾指的是受邀前来的客人,也指受到礼遇的客人。程颐曾说过:“古时候有贤德之人,国君会以礼遇之,因此士人在朝廷任官,则被称为宾。”
箕子,原名胥余,是殷商末期的贵族,商纣王的叔父,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同时担任官太师。因其封地名为箕,所以被称为箕子。他与微子、比干并称为“殷末三贤”。
商朝灭亡后,据说有一些旧商遗民被箕子带领向东迁徙,最终到达了朝鲜半岛,并在那里建立了朝鲜。
后来,周武王得知箕子远走东方,便派人到朝鲜封他为朝鲜的国君,并邀请他回国探望。武王封箕子为朝鲜侯,并对他不把他当成臣下。此时箕子年已52岁。后来箕子从朝鲜回到国都,前来朝见周天子姬发。
我在途经商故都殷商都城遗址时,看到原来的宫室已经残破不堪,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种庄稼。心中感到非常悲伤,想要哭泣却忍住了。想起亡国之痛,只好用诗来表达心中的哀伤,写下了一首《麦秀歌》。其中有“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的诗句,深含悔恨商朝亡国之情。朝歌殷民听闻后也都感同身受,纷纷动容流泪。
箕子受到天子的特别礼遇,是因为他对国家有着重要的贡献。周王前来拜访箕子,是出于对他的尊敬。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君子没有灾难。”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样做可以避免灾难。《象传》说:“观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就是观察百姓对我的评价。”说明了仔细观察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同于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君主之于九五犹如领袖之于民众,若欲了解自身之过失,可观察民间百姓之中君子与小人的比例,便可知晓。民众的善恶乃源于领袖,领袖的品行亦映照于民众。若天下仅有君子,便无灾难存在。然若天下尚有一小人,其责任将归属于谁呢?
六三和九五都在“观我生”,虽然措辞相同,但道德境界不同,六三注重反观自己以依从他人,九五注重观察他人以修正自己。
上九爻辞中说到了观察事物的生成过程,并表示君子能够避免遭遇灾难。《象经》中解释道观察事物的生成过程,是因为内心的志向还没有完全稳定。
君子遵循品行端正的准则,可以避免灾难。《象传》中指出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是因为他的内心还未平静。
处于九阳之位,体现了阳刚之德,是一卦中的最高位置,虽然没有特定的位置,却被人们视为最值得尊崇的地位。因此,时刻担心自己的行为举止会对世间带来不良影响,这也是“志未平”的原因。
子思晚年在鲁国担任鲁穆公的老师,得到了特别的礼遇。作为鲁穆公的老师,子思经常毫不犹豫地向他直言相告,敢于指出他在治国方面的错误,都是出于对鲁国前途的考虑。
尽管子思年事已高,已经退出了官场的一线,但由于他深受鲁穆公的尊重,因而他的担忧反而更加沉重。因此,子思认为君子无论是否在权位之上都会有忧虑,而小人则常在位时无忧。
带你了解神奇的面相识人术,另赠送道学知识180讲,符咒,风水,八字等资料,添加法霄道人微信:517349262 备注:交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qz7.com/1591.html